文化历史

【我们的节日·清明】

2021-04-21 10:16

清明节

       清明节,又称踏青节、行清节、三月节、祭祖节等,清明节与春节、端午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也是二十四节气之一,春季的第五个节气,太阳到达黄经15°,便为清明。清明是一个很重要的节气,清明一到,气温升高,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清明的主要习俗有:禁火、扫墓、踏青、蹴鞠、插柳等。

       中国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已有两千五百多年的历史。2006年5月2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申报的清明节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清明节是传统的重大春祭节日,扫墓祭祀、缅怀祖先,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的优良传统,每年清明节时,在延安市黄陵县黄帝陵都会举办公祭轩辕黄帝典礼,黄帝陵祭典活动具有重要意义,实现了与对台工作相结合,与弘扬中华文化相结合,与团结、凝聚海外同胞相结合,突出了民族认同、国家统一、文明传承、自强创新的主题,昭示了中华民族同根共祖、复兴发展的理念。

清明时节

 

 

 
 

黄帝陵

      黄帝陵,是中华民族始祖轩辕黄帝的陵寝,是《史记》记载的唯一一座黄帝陵,位于陕西省延安市黄陵县城北桥山。

 
 
 
 

       黄帝陵古称“桥陵”,是历代帝王和名人祭祀黄帝的场所。历史上最早举行黄帝祭祀始于秦灵公三年(前422年),秦灵公“作吴阳上畤,专祭黄帝” 。自汉武帝元封元年(前110年)亲率十八万大军祭祀黄帝陵以来,桥山一直是历代王朝举行国家大祭之地,保存着汉代至今的各类文物。

 
 
 
 
     黄帝陵古柏群,是中国最古老、覆盖面积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柏群 ,共8万余株,千年以上3万余株 。“黄帝手植柏”距今五千余年,相传为黄帝亲手所植,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柏树 ,被誉为“世界柏树之父”和“世界柏树之冠”。
 

 
 
 

     1961年3月,黄帝陵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编为“古墓葬第一号”。2006年,清明公祭轩辕黄帝典礼(黄帝陵祭典)活动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4年8月,黄帝陵列入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项目。2016年02月25日,陕西省向全球发布黄帝陵标识,标识以毛泽东主席委托郭沫若题写的“黄帝陵”和习近平总书记“黄帝陵是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为主视觉,表现了其深厚的文化内涵和社会价值,确立了黄帝陵在中华文明史上崇高的地位与尊严。

 
 

 

点击二维码   关注我们




上一篇:展现黄河儿女豪情的艺术,壶口斗鼓 下一篇:党史知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中共一大